茄子栽培管理技術
[發布日期:2016-10-11]
茄子是喜肥作物,土壤狀況和施肥水平對茄子的坐果率影響較大。在營養條件好時,落花少,營養不良會使短柱花增加,花器發育不良,不宜坐果。此外營養狀況還影響開花的位置,營養充足時,開花部位的枝條可展開4片~5片葉,營養不良時,展開的葉片很少,落花增多。
茄子對氮、磷、鉀的吸收量,隨著生育期的延長而增加。苗期氮、磷、鉀三要素的吸收僅為其總量的0.05%、0.07%、0.09%。開花初期吸收量逐漸增加,到盛果期至未果期養分的吸收量約占全期的90%以上,其中盛果期占2/3左右。各生育期對養分的要求不同,生育初期的肥料主要是促進植株的營養生長,隨著生育期的進展,養分向花和果實的輸送量增加。在盛花期,氮和鉀的吸收量顯著增加,這個時期如果氮素不足,花發育不良,短柱花增多,產量降低。
生產1000公斤茄子需純氮3.2公斤,五氧化二磷0.94公斤,氧化鉀4.5公斤。畝產茄子4000公斤~5000公斤,需純氦12.8公斤~16公斤,五氧化二磷3.8公斤~4.7公斤,氧化鉀18公斤~22.5公斤。
茄子對環境條件的要求
一、溫度條件:茄子屬喜溫蔬菜,它與番茄、辣椒同屬茄科植物。但其中以茄子要求的適宜溫度最高。
發芽期:茄子發芽的最低溫度為15℃,適宜溫度為25-35℃,最高在40℃左右。出苗期,白天保持30℃左右,夜間維持在20℃左右,能夠保證出苗整齊。而在恒溫條件下,種子發芽不良。所以,生產中常對種子進行變溫處理。
幼苗期:茄子苗期生長最適溫度為22--30℃,能正常發育的最高溫度為32-33℃;最低溫度5-6℃。
花芽分化期:氣溫對茄子花芽分化的影響主要是晝夜溫差,在白天30℃左右、夜溫24-25℃,秧苗生長旺盛,花芽分化早。
結果期:控制好結果期的溫度有利于獲得高產。白天溫度在20--30℃范圍內,開花結實正常,出現35℃左右的高溫易產生結實障礙。夜間最適溫度為18-20℃。
二、光照條件: 茄子對光照條件要求較高。日照長,生長旺盛,尤其在苗期,連續24小時的光照處理條件下,花芽分化快、開花早;而光照不足時,花芽分化及開花延遲。
發芽期:茄科作物的種子,一般是嫌光性的,在光照下發芽慢。而在暗處發芽快。
幼苗期:幼苗生長發育不僅受光照度的影響,而且受日照長短的影響,一般在光照時間為15-16小時的條件下,幼苗初期生長旺盛。
花芽分化期:花芽分化主要受日照長度的影響,15-16小時的光照,花芽分化早,著花節位低。
開花結果及果實發育期:光照強,開花數多,落花數少;反之,開花結實不良。
三、土壤條件: 茄子對土質的適應性較強,不論是砂質土壤還是粘質土壤都能正常生長發育。但是,由于茄子耐旱性差、喜肥,宜選擇排水良好、土層深厚、富含有機質的土壤,以利茄子根系生長。地下水位高、土質粘重的地塊,不宜栽植茄子。另外,茄子的植株生長和果實發育對土壤的酸堿度要求有所差異,弱酸性的土壤有利于植株的生長,中性的土壤有利于果實發育。
四、水分條件:茄子不耐旱,需要充足的土壤水分。當根系充分伸展后,才有一定的耐旱性。
發芽期:茄子種子含量一般在5%-6%,發芽時吸收的水分接近其重量的60%,所以茄子種子發芽需要充足的水分。否則,發芽率低、出苗慢。
幼苗期:幼苗生長初期,要求水分充足。隨著幼苗的不斷生長,植株根系逐漸發達,吸水能力增強,這時如果水分過多,再遇上光照不足或夜溫過高或密度過大,均易引起幼苗徒長。
花芽分化期:在正常光照、溫度條件下,充足的水分能夠促進幼苗生長和花芽分化。但如果水分過多,幼苗長勢弱,花芽形成質量差。
開花結果期:茄子栽培中后期,如果出現高溫干旱,茄子植株生長勢減弱,生長發育受阻,易引起植株早衰并出現落葉、落花、落果現象。
果實發育期:茄子果實中含93%--95%的水分。水分對果肉細胞的膨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如果水分不足,果實發育不良,多形成無光澤的僵果,品質變劣。
五、氣體條件: 茄子不僅從土壤中吸收營養,而且還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,通過光合作用合成形成植株生長發育的基礎物質--碳水化合物。因此,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直接影響著茄子的生長發育。研究顯示;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(0.03%)提高到0.1%--0.15%,其光合效率可比正常情況下提高2--3倍。所以說,在保護地中進行二氧化碳施肥對茄子的生長發育有重要意義。
茄子施肥技術
1、育苗肥。茄子苗期對營養土質量的要求較高,只有在質量高的營養土上才能培養出節間短、莖粗壯和根系發達的壯苗。一般要求在11平方米的育苗床上,施入腐熟過篩有機肥200公斤,過磷酸鈣5公斤,硫酸鉀1.5公斤,將床土與有機肥和化肥混勻。如果用營養土育苗,可在菜園土中等量地加入由4/5腐熟馬糞與1/5腐熟人糞干混合而成的有機肥,也可參考番茄育苗營養土的配制方法。如果遇到低溫或土壤供肥不足,噴施0.3%~0.5%的尿素水溶液。
為了有效地防治猝倒病,可覆蓋藥土。藥土是用50%的多菌靈或托布津8克~10克,與12公斤營養土混合而成。藥土可以在幼苗出土前一次性撒在床面上,也可在播種前用2/3撒在床面上,播種時用1/3撒在種子上。有時藥土對幼苗根系生長有抑制作用,一旦出現抑制作用,大量多次澆水可以緩解。施用根多生可有效促使作物生根。
2、基肥。茄子容易感染黃萎病,栽培茄子的保護地應避重茬。如果隔茬時間較短,一定要進行保護地消毒。按保護地內空間計算,每立方米用硫磺4克,80%敵敵畏0.1克,鋸末8.0克混合均勻后點燃,封閉24小時后再放風。消毒后的保護地按每畝5000公斤~6000公斤腐熟的有機肥,沖之道配土比加一套,均勻施肥,并結合翻地均勻地耙入耕層土壤。
3、追肥。茄子定植前畝施有機肥5000公斤。當“門茄”達到“瞪眼期”(花受精后子房膨大露出花等時),果實開始迅速生長,此時進行第一次追肥。用配方為20-20-20的3公斤+13-3-15-8鈣-2鎂的康力水溶肥1公斤/畝或者20-10-20-2鈣-1鎂的4-6公斤/畝,當“對茄”果實膨大時進行第二次追肥,用配方17-9-34的康力水溶肥4kg/畝,“四門斗”開始發育時,是茄子需肥的高峰,進行第三次追肥,以配方17-9-34的康力水溶肥4kg/畝為主,果實特別多是用一次11-7-43的4-6公斤/畝。結合葉面噴施全微元,可明顯增加產量,提高果實品質。
茄子高溫期追肥要點
1、適量。茄子需氮肥量最大,但在高溫季節,每次每畝施用尿素一般應控制在30公斤以內,因為高溫季節,尿素施入土壤后轉化速度比較快,在植株滿足需要后,多余部分就會造成流失。特別是沙質土壤,流失的比例會更大。碳酸氫銨每次每畝施用量以不超過40公斤比較適宜,施用量過大,除會造成養分流失外,還會對茄子葉果造成氨害。
2、適法。菜農追施化肥,隨水沖施已成習慣,但夏季高溫季節不宜采用這種方法。因為溫度較高,在沖施化肥時,大量氨氣揮發后會降低肥效,特別是碳酸氫銨,更容易造成茄子氨中毒現象。采用開溝施入或穴施效果最好。追肥后埋土厚度應不少于5厘米,以減少化肥有效成分的揮發。
3、合理搭配。茄子雖然氮肥需要量最大,但磷鉀肥也不可缺少,在追肥時不能每次都追施氮素化肥。在盛果期每畝追施1次高鉀后換一次平衡型,以滿足茄子生長、結果的需要。葉面噴施鈣鎂型,可明顯提高茄子抗病力。
茄子科學施肥促高產
施足底肥每畝施用有機肥6000千克,如果是舊棚可以減少施用量,加施20~30千克硫酸鉀。有機肥和鉀肥要全面撒施,隨后翻入土中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有機肥一定要充分腐熟,最好用專業的發酵劑進行處理。
壯苗期在苗期多施磷肥,可以提早結果。9平方米苗床可施入過篩腐熟有機肥200千克、沖施高磷鈣加根基正促生根;當茄子苗長到4~5片真葉時,如果下部葉片顏色較淡,可葉面噴施0.1%~0.2%的磷酸二氫鉀,以培育出壯苗。
催果肥,當“門茄”達到“瞪眼期”,果實開始迅速生長,整個植株進入果實生長為主的時期。莖葉也開始旺盛生長,需肥量增加。此時進行第一次追肥,稱為催果肥,這是關鍵施肥時期。催果肥用量,每畝施平衡鈣鎂,隨水沖施。
膨大肥,當“對茄”果實膨大,“四門斗”開始發育時,是茄子需肥的高峰期,這時再進行第二次追肥,即膨大肥。以速效氮肥為主,配施磷、鉀肥,還要注意葉面追施鈣、硼、鋅等中量及微量元素肥料。結合澆水,每畝追施高鉀或超鉀,葉面噴施全微元,提高果實品質。
層層肥,第二次追肥后到最后1次采收前10天,每一層果實開始膨大時,約每隔10天左右追1次,共追5~6次肥。高鉀和平衡型或者平衡鈣鎂型交替使用效果最佳。
葉面噴肥從成果期開始,可根據長勢噴施0.2%~0.3%的尿素、高鉀型和鈣鎂型。一般7~10天一次,連噴2~3次。
茄子高產管理技術
茄子中后期田間管理技術
水份管理:一般情況下,保持土壤濕潤。高溫干旱天氣,每隔7~10天要灌半溝水,切異大水漫灌畦面。
肥料管理:以腐熟農家肥為主,配合施用氮、磷、鉀化肥。生長中期用平衡鈣鎂型沖施、農家肥500公斤、豆麩20公斤混合,在行間開淺溝施入并結合培土覆蓋再澆水。茄子結果后,每采收1~2次追施1次肥,平衡鈣鎂或平衡加鈣鎂,4-6公斤/畝,一是撒施于人行溝,灌半溝水;二是將肥料溶于水后淋施于畦面行間。忌將顆粒肥撒施于根部,以免灼傷根易感病。果實膨大期,噴施葉面肥,畝可選用600克磷酸二氫鉀或25克葡萄糖兌水噴施混合賽生海藻酸碘。
整枝疏果:主莖基部分枝結果遲果實小,應及時摘除,要適當摘除老葉病葉,盡早摘除門果(第一個枝叉果),陰雨天,用2,4-D或番茄靈(防落素)用毛筆蘸藥液涂在花柄上。
植株調整:冬春茬茄子生產的障礙是濕度大,地溫低,植株高大,互相遮光,不通風。植株調整可降低濕度,增加地溫,限制植株徒長,同時也調整秧果關系,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。
1、果實調整
如是花序只留一個果。果實膨大快,植株長不起來,應盡早摘去果實發秧;植株生長過旺,該摘的果實晚1-2d采收就可控秧。
2、葉片調整
定植初期,保證有4片功能葉。門茄開花后,花蕾下留1片葉,再下部葉片全部打掉;門茄采收后,在對茄下留1片葉,再打掉下邊的葉片。以后看植株長勢和郁閉程度,保證地面多少有些透亮。葉片多了降低地溫,增加濕度;葉片過少,光合減弱,影響產量。
3、整枝
日光溫室冬春茬茄子多采用雙干整枝,即對茄瞪眼后,在著生果實的側枝上,果上留2片葉摘心,放開未結果枝,反復處理四母斗、八面風的分枝,只留兩個枝干生長。
提高茄子坐果率技術
一、及時摘心。茄子一般的坐果規律是隨著植株分杈的增加而增加的,種植時應充分利用這一特性加強管理,適時摘心,促其加速分枝,增加結果部位。
二、促弱控旺,茄子生長過弱,營養不足開花少,但生長過旺也會引起落花落果。因此要采取促弱控旺措施,確保茄子正常生長。對生長弱的可通過施肥促生長,前期以有機速效肥為主,花期畝施腐熟人肥10擔,盛果期視長勢施肥。對生長過旺的,可在花期采用傷根辦法來減少養分、水分的吸收,以達到抑制植株生長,提高茄子坐果率之目的。
三、激素處理?;ㄆ谟?0毫克/公斤水防落素噴花或用30-40毫克/公斤水2,4-D蘸花(要嚴格控制濃度)。另外,給茄子進行人工授粉,對提高茄子坐果率有明顯效果。授粉時間以早晨8-10時為宜。
四、防旱防蟲。開花坐果期不能受旱,要及時澆水抗旱。茄子的主要蟲害是紅蜘蛛,要經常檢查,及時選用高效低毒、殘效期短的農藥進行防治,以確保茄子的正常生長。
五、補充微肥。從茄子花期開始及時噴施微肥,全微元和鈣鎂型交替噴施使用,7-10天一次,補充茄子生長所需的鈣鋅硼等微量元素肥料,促進花芽分化,提高坐果率。特別是康力糖醇鈣鎂硼鋅可沖施滴灌,也可葉面噴施,吸收好。